成都工业学院: 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
一是引入龙头企业参与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, 推进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相融合。
2017 年, 学校开展新一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。 各专业建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顾问委员会, 按照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 有效对接区域重点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,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,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。 与英特尔等多家知名企业签署协议, 协同开展学科专业建设、协同育人。
二是对接区域产业链, 打造应用示范专业。
围绕国家和四川省发展战略及成都市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需要,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传统优势专业, 调整和增设一批应用型的本科专业。 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, 工、 管、 理结合, 以机械、 电子信息、 计算机三
类本科专业群为骨干, 面向设计、 生产、 销售和服务等主要环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。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”、“机械电子工程”、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” 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。
三是构建应用导向的课程体系, 推进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有效融合。
通过“五增五减五嵌入” 方式, 重构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。 即增加第二、 三、 四课堂, 减少第一课堂的学分、 学时; 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, 选修课比例均达到总学分的 15%以上; 增加实践课减少理论课, 实现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稳定在 35%左右; 增加创新创业等柔性方式获取学分,减少传统考试等刚性方式; 增加过程性评价, 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比重。优化了基础实践、 专业实践、 创新实践、 社会实践等 4 个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。 采用了“五嵌入” 方式, 将工程实际融入教
学内容, 即: 教师科研成果嵌入教学案例、 生产技术成果嵌入课程章节、 合作研发课程嵌入课程模块、 企业真实项目嵌入学生毕业设计(论文)、 实际生产环节嵌入实践教学体系。
四是引入行业、 企业参与实践教学, 推进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融合。
学校与通用电气公司等共建了 15 个“产学研用” 实验室。 建成“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实训(师资培训)”、“数控技术”、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” 3 个国家级实训基地, 建有“机械基础”、“物联网信息技术” 2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“机械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”。 与宏明双新等企业共建了 3 个省级工程
实践教育中心, 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, 现场授课,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。
五是建“双师双能双聘用” 教学团队, 探索协同育人新途径。
推行企业与学校相结合,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,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“三结合”。 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, 与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制度, 有计划地选送教师短期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, 支持教师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。 近年引进的专任教师中, 有 80 余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, 极大地改善了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及行业任职经历的比例。 学校有 136 名教师具有专业(行业) 职业资格证书、 112 名教师具有企业任职经历,“双师双能” 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.3%, 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。